0 评论

1 收藏

分享

[随便聊聊] 会说话,让生活更美好

注册获取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关于
教育的观点

1.有了真正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它。——(英)狄德罗
2.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法)罗曼·罗兰
3.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4.知识本身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英)培根
5.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于光远
6.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法)卢梭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爱因斯坦
8.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前苏联)高尔基
9.我把教育定义如下:人的智慧决不会偏离目标。“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得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德)爱因斯坦
10.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德)爱因斯坦
11.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英)托·富勒
12.不会触类旁通,研究哪一门学问都难有成就——傅雷
13.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多蒙茜洛诺尔特
14.我们还把创造认识上争论情景的方法和组织学习讨论的方法列入刺激学习和启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学生参与科学争论,不但使他们在有关问题上加深知识,而且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苏]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15.顽强的回忆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有时也是相当艰巨的;但是必须使儿童逐渐习惯于它,因为 遗忘的原因往往是懒于回忆被遗忘的东西;因此,对记忆痕迹漫不经心的恶习就根深蒂固了。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那些当学生稍有遗忘就急于提示而不耐心等待的教师,是在损害着儿童的记忆。
——[俄]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10卷
16.不要把课堂变成问答会。……但是,只要学生能提问题,这就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单纯地听教师讲课不能充分发动学生的精神力量。正象我们在第一次谈话中所说的那样,只有当学生自己发觉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衔接不上的地方时,他们求知的渴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当某些不相符合的地方引起学生的警觉,当他们感到还缺少某些成分才能使知识相互“吻合”的时候,这就是好事。
——苏]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第50页
17.学习达到透彻领悟的材料,特别是达到概括性领悟或理解程度的材料,会变成个人的个性结构的一个持久的部分。或者如果教师们很理解有关的基本心理学原理,那么,所有学校的学习就可能具有这种性质。
——[美]莫·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18.“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不好,容易停滞。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鲁迅:《鲁迅书信集》第797页
19.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上而下进行的;在第二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下而上进行的。前者是学生由顶峰开始,努力走向基础;后者是从基础开始,学生站在基础上面,然后进到终点,升到顶峰 。
——[德]阿·第斯多惠:《第斯多惠教育文集》,摘自达尼洛夫《教学论》
20.经验证明,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授予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能力包括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技能:会谈、会写、会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会思索、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形象地说,这些技能是工具,没有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识。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21.研究应当以语文为,还是应当以科学的专业教育为主呢?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照我的见解,这一切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德]阿·艾因斯坦:《论教育》,《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0页
22.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意志;人与人互相关系,莫大于行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顾欲求行为之适当,必有两方面之准备:一方面,计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静之头脑判定之;凡保身卫国之德,属于此类,赖德育之助者也。又一方面,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之感情奔赴之;凡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德,属于此类,赖美育之助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第174页
23.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梁启超:《教授法》
当人的世界观统帅着他的思维、感觉、意志、活动等一切精神生活领域时,知识就变成了起作用的东西。在创造性劳动中培养思维,这是教学技巧的重要表现,凭借这种技巧,教养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论个性的全面发展》
2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
25.教育者的能动作用,表现在运用精神的和物质的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长期的影响,来达到自己预定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则是自己努力学习与善于接受教育者对自己施加的有利的影响。教育过程是否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能动作用和这两个能动作用是否结合得好。——于光远:《教育认识现象中的“三体问题”》,《中国社会科学》
26.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清张伯行:《养正类编》
虽然偶然的失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括受惩罚的失败,对学习的进步并不是不利的,但相当经常的成功,还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学习以成功为动力。”除非动机是非常强烈的,连续的失败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碍进一步努力的程度。

——[美]M·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27.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德]阿·爱因斯坦
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明陈献年
28.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叶圣陶教育书简》
29.虽然偶然的失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括受惩罚的失败,对学习的进步并不是不利的,但相当经常的成功,还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学习以成功为动力。”除非动机是非常强烈的,连续的失败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碍进一步努力的程度。——[美]M·L·比格:
30.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31.师生年龄有差别,知识有差别,身份有差别,人格无差别!——储昌楼
32.前后不一致是教育中最严重错误之一。——【英】斯宾塞
33.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德】爱因斯坦
34.天才不过是不断思索,凡有头脑的人,都有天才。——【法】莫泊桑
35.我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英】达尔文
36.我们想使儿童变得聪明、贤良、磊落的人,用鞭挞以及别种奴隶性的体罚去管教他们是不合适的。只有万不得已的时候,和到了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使用。反之,用儿童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取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同样小心的避免。——洛克〈教育漫话〉
37.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您能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你就是他们具备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就会永远发生作用。
——洛克〈教育漫话〉第32页
38.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一层皮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没有触到。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教育漫话〉第34页
39.儿童的过错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受到赞扬的之后,经过大家一番传播,则奖励的意义就更大。而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于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洛克〈教育漫话〉第35页
40.如果谁希望自己的儿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他自己便应十分尊重他的儿子。
——洛克〈教育漫话〉第49页
41.因为儿童应该很少受到鞭笞的惩罚,所以我觉得斥责过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结果,差不多也是同样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可以减少孩子对父母的尊敬。
——洛克〈教育漫话〉第54页
42.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洛克〈教育漫话〉第59页
43.“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
44.“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
45.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46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47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德)贝多芬《贝多芬语言》
48.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法)爱尔维修
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累积。
——(美)爱德华兹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前苏联)马卡连柯
49.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美)爱因斯坦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
——(法)卢梭《爱弥儿》
50.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法)卢梭《爱弥儿》
名誉虽然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但是它离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是最近的……它是一种指导儿童和鼓励儿童的正当方法。——(英)洛克《教育漫话》
51.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前苏联)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2.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法)卢梭《爱弥儿》
53.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为的要使日后不去再犯。——(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54.儿童的道德感必须首先从他们富有生气和纯洁的情感所引起;然后他们必须练习自我控制,并教导他们关心一切形成关于他们的地位和环境所应有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的正确的观念。
——(瑞士)裴斯泰洛齐《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
55.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英)斯宾塞《教育论》
56.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57.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一》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上一篇: 省考

下一篇: 聊天记录怎么恢复

全部回复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牛牛先森
管理员
分类资料
经验福利
悬赏资料
资源共享
资料合集
搜索学习
电子书
绿色软件
影视影音
网站发现